第三章:自我疏忽的牢籠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會害怕犯錯? 可能是小時候犯錯會被處罰?而長大進入職場後,有些公司型態都是一種遇到狀況的時候總是急著要找出那個犯錯的人讓他承擔責任,而不是一起找出問題幫忙想出下次可以更好解決避免犯錯的方式
今天要討論的的第三章內容, 作者想要告訴你的是: 犯錯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都在學習
今天這集我除了會分享一些正念飲食相關的故事外,也會分享自己的一些小故事
相信許多人都對下面要說的狀況很熟悉 自小的教育就是要對大人所安排的事情和教導的方式 為聽計從 不回嘴,不質疑,好好的當個家長和老師心中的乖孩子 將來就會成功
當然了,爸媽都是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所以他們為我們安排的路,提點的話 那初衷呢 絕對都是為我們好,所以小時候我們大部分都不疑有他 照做就是了 並且相信這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二三十年前學校生態中考試第一名,上課專心不說話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大部分教育都是在礁島我們怎麼想 what to think 而不是該怎麼思考 how to think
於是長大後的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沒有辦法獨立自主,沒有自己的主見,同時,也漸漸消磨了想要為自己鋪路或是探索自己所長或興趣的念頭 我們習慣活在別人的認同,保護那份認可感誤以為那就是自我價值。
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 習慣跟著制式化的規則慢慢前進,等待遵守規則之後迎向我們的結果
與此同時,飲食文化也是非常類似的
因為節食文化太過根深蒂固,我們對於身材體重對於健康的連結也是從小開始接收這樣的教育和訊息,我們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上一代 也都同樣生活在 自律就是讓自己不要變胖,用意志力來規範自己的飲食,透過紀律和遵守越來越多的飲食規則,我們才能得到美麗好看的身型,才能值得被喜歡,被稱讚,得到幸福
但是相信有在收聽我的podcast的聽眾都已經知道,這些既有的印象和思維,都是需要被審視,需要被調整重新改寫的!
曾經有個案例呢,從小爸媽就很在意體重和飲食,於是小時候的她 天天聽著父母談論熱量,趁食物的重量,計算步數和運動的熱量消耗,即便小時候的她 可以透過先天直覺 正常的飲食,久而久之,他也習慣把父母看待食物的標籤,去看待生活中面對的各種食材和菜餚
她害怕那些家人,社群媒體說的 所謂的不好步健康會胖的食物 開始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變胖
於是看到食物漸漸產生恐懼, 不安, 跟著爸媽一起計算起熱量
越來越瘦小, 甚至到後來父母認為她過瘦需要吃東西,並且告訴她這些食物沒有關係,不會胖的時候,孩子也沒辦法相信父母說的了,
我們對於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收到這樣五花八門的減重資訊,是很難分辨自己有沒有受到節食文化影響的 甚至有些拒絕節食,擁抱各種食物的說詞,會讓有些人覺得荒誕 或是慢性自殺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抽絲剝繭地去探討飲食文化最根本的性質,是可以如此單純和直接 你會意識到,正是節食文化的規範和無止盡的限制批判,才導致了這一連串沒有結束沒有盡頭的循環之中
再回到讀書教育的例子,許多的家長和老師總是會拿孩子互相比較,雖然初衷是希望激勵孩子可以往『好的』方向前進學習 但是可想而知,這樣的做法只是缺乏愛,缺乏認同,缺乏尊重個人特質的作法。
於是作者說:許多家庭的本意是要激勵孩子變好,但卻創造出一種成就文化,把孩子的存在與作為綁在一起,使得孩子以為大家重視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行為表現,一定要考高分一定要成為傑出的運動員或音樂家等等
但如果愛是用成績單和乖巧換來的,那還算是愛嗎?
這句話聽起來很重很犀利,卻也是這麼樣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很欣慰的是 再回到台灣任職教師的兩年過程中,我看到越來越多家長和老師不把重點擺在成績,而是花很多的時間教育孩子的品行和自主學習判斷能力 這是很好的轉換 也是我很期待未來在下一代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成效
我們的自我價值 真的就不是小時候考了幾分,考上什麼學校,或是得了幾面獎牌獎狀定義的
更不是長大後 業績多少,薪水多少, 開什麼車或帶什麼名錶 定義的
一個孩子的心善不善良,貼布貼心,能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勇於嘗試或是認錯 都是很好的quality 也是我覺得值得讚揚學習的部分
如果從小就被灌輸成績名次才是最重要的觀念 那麼作者認為,對孩子來說 成功和挫敗都成了一種負擔
作者提議到:我們該創造的,是一個享受成就的喜悅文化,努力的喜悅 發揮天分的喜悅 不是因為必須有成就,而是因為我們有栽培自己,達到成就的自由
同理的帶到飲食上面,如果我們可以把自我成就與價值 從體重機上的數字和你吃進去的熱量數字 轉換成你每天面對食物時,能不能享受當下,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且在認識自己的喜好和營養需求之際 可以適時調整,坦然面對失誤和自己的不完美 為自己所做的選擇負責,不論是享受她,調整她,觀察她 都是你成長和認識自己得必要環節
網路上流行的飲食法,誰誰誰執行過的減肥法,都不是你該去遵守的飲食方式,你可以嘗試,你可以去了解,但是你的身體只有你最清楚,也只有你才能真正給你需要的滿足
大家都聽過白雪公主的故事吧 裡面的壞皇后曾經就說過 我不需要成為第一名,我需要成為的是唯一 換個角度來思考他說的話,再結合上面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論點 你不覺得很直得回味嗎?
我們擁有自己,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每天懂得欣賞自己,把時間和一切的努力嘗試 看成是在投資自己,努力 充實的過著每一天 把目光放在每一個全心全力活出自己的當下 那些過程 那些奮鬥 讓你感到自豪
在打個比方說:前陣子我在斷捨離的時後,看到小時候寫的七彩筆記,每個課本滿滿的重點,邊翻邊露出姨母笑的樣子 那個就是給自己在過程中的肯定和成就感 而不是我以前這麼認真 竟然當初高中還沒考上第一志願 太遜了
我認為呢 這個,就是愛自己,認同自己的努力,並且可以看見自己價值的表現
而今天,沒有社會那個既定{完美}體態的身型又如何?
我們不需要那個所謂的完美 和第一 才值得得到快樂 但是要做到這樣的豁達和釋然 是需要透過自己願意握起自我疏忽牢籠的鑰匙 勇敢走出來的
因為外面的世界不會改變,即使改變也沒辦法很快,可是你可以全權決定你該怎麼面對世界給你的課題
所以對於第三張 我想要說的結論就是: 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因為
你一輩子都擁有的只有你自己,你看待自己的眼光才是最重要最需要重視和認識的
所謂的自由(包括了飲食自由)是可以為做真實的自己而負責,認清甚麼事情和行為 以及生活型態才能讓你得到真正的快樂,滿足和充實
如果沒有辦法發自內心的重視自己,尊重自己身體給你的訊息,就算外界給你再多的鼓勵和讚揚你也會感到不真實,同時,你也改變不了對自己的觀感
當你願意做自己的時候,願意真正認識自己,你會為你的每一個嘗試負責任,了解它是你在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你便會更自然的接納自己,為自己而活,並且活出屬於你的光芒
我尤其喜歡他的結尾:找到真實的你,不斷填滿更多的你,不需要為了被愛刻意做什麼,只要當自己就夠了,願你每一天都更像你
三把鑰匙:
第一:每天花五分鐘,練習品嘗愉悅的感受
讓這樣的練習變成習慣,熟能生巧
你會更容易去感受到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滿足和快樂 不論是陽光灑在皮膚上的溫暖,孩子騎車玩耍的笑聲,親朋好友給你的擁抱和鼓勵,走過麵包店時聞到的香氣
第二:工作,愛,玩樂: 做一張圖表,呈現自己在一週當中每天醒著的時間以及標出每天花在工作,愛,玩樂的時間 試問自己:你該怎麼分配才能味目前最受忽略的一部分付出多一點點時間
第三:給自己一些關愛: 回想一下你在面對別人的請求和要求時,你的回應通常是甚麼? 你伴隨的心情又是甚麼? 去在意你的感受,而不是你的決定會帶給別人甚麼感受,記得:當你懂得愛自己之後,才有辦法真正為對方做點甚麼
你的 心境,行為,結果都是環環相扣的
“ 聽到營養師談論飲食自由的真相的我,就像是一直被困在一個沒有終點的大海,拼命游,突然可以靠岸喘息,起身離去。thank you Cindy! ”
“ 很有溫度的音頻。好喜歡心地的節目,很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營養和健康,想要被療癒的都應該來聽聽看,追求體態背後的真相和起源 ”
“ 感謝Cindy~ 聽完一集就已經如釋重負,感覺壓在心裡很久的大石頭被消除了。Cindy 的聲音很堅定溫柔,讓人想一直聽😀 ”